发展规划处外网
站内搜索:
 首页  部门概况  通知公告  发展规划  政策法规  资料下载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 首页>>发展规划>>正文
湛江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2015-06-15 09:37  

湛江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20112020年)

根据国家和广东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围绕我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力做大做优经济“蛋糕”,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幸福湛江,对人才发展的需求,制定本规划纲要。

一、序言

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强市之基、富民之本、发展之源。加快人才发展是在经济全球化激烈竞争中赢得主动的重大战略选择。

近年来,我市十分重视人才工作,出台政策,创新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加大人才资源开发的投入力度,人才工作取得长足进步,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到2010年,全市拥有各类人才总数达到67万人。但是,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市人才发展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存在不相适应的地方,主要是:高层次产业人才、创新型人才紧缺,人才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人才资源开发投入不足,企业在人才开发中的主体作用尚未充分发挥,人才创业创新环境需进一步改善等。

未来十年,是湛江大力实施“工业立市、港口兴市、生态建市”发展战略,把区位优势、港口优势、资源优势、人文优势、生态优势和后发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做大做优经济“蛋糕”,加快建设幸福湛江,实现大发展大跨越的重要时期。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引进培育大批高层次产业人才和创业创新型人才,是我市增创发展优势,增强产业竞争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全力打造工业湛江、开放湛江、生态湛江、文化湛江、和谐湛江的必然要求,是实现湛江五年崛起宏伟目标的重要保障。因此,必须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牢固确立人才是科学发展第一资源、第一要素和第一推动力的重大战略思想,健全人才发展体制机制,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良好环境,加大人才培养引进力度,努力建设一支适应湛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队伍,引领和支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人才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管人才原则,遵循人才发展规律,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以加快吸引培养高层次产业人才为重点,以人才观念创新和体制改革为动力,以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为保障,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构建一支结构合理、有一定创新力和较强竞争力的人才队伍,为做大做优经济“蛋糕”,实现五年崛起、建设幸福湛江提供坚强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二)基本原则

1.人才优先,推动转型。坚持扩大人才总量与提高人才素质相结合、突出区域特色与优化人才结构相结合、增强培育能力与加大引进力度相结合,建立人才结构与产业发展相协调的动态匹配机制,确立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加大人才投入,进一步营造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创业的社会氛围,使人才的创业创新活动成为推动湛江经济社会转型的源动力。

2.产业引领,统筹开发。以高层次产业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充分发挥其在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中的引领作用,统筹各类人才队伍建设,推进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工作人才的开发。

3.以用为本,创新机制。把发挥各类人才作用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务,创新体制机制,努力解决人才“数量不够、需求不足、使用不好”问题,着力构建科学的人才选拔、评价、激励、配置等工作机制,优化人才成长发展和发挥作用的环境,努力形成人人都能成才、人人都能发展、人人都能作贡献的良好局面。

4.整合资源,整体推进。充分发挥各类创业创新平台的人才集聚作用,突出不同区域、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创业创新平台特点,增强区域特色产业人才集群优势。整合经济、科技、教育等各类政策资源,提高人才政策的针对性和系统性,整体推进人才工作不断上新台阶。

(三)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适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和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效能显著并能适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队伍,人才强市战略全面实施,区域人才发展水平和人才竞争实力位于全省先进行列,为我市做大做优经济“蛋糕”,建设幸福湛江,争当粤西地区振兴发展龙头和广东科学发展后发崛起的排头兵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期目标:“扩大总量,改善机制,优化环境”。通过引进和培养的方式,保持人才总量持续增长;合理布局产业和地区的人才分布;进一步推进人才管理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积极优化人才环境,完善人才市场体系和人才管理制度,基本建成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的有效机制,进一步提升人才综合竞争力,为“人才强市”战略的全面实施创造条件。到2015年,人才发展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人才总量进一步增加,人才素质进一步提高,人才结构进一步优化,区域人才发展水平和人才竞争实力在全省排名上升,全市人才资源总量达到100.5万人,每万名劳动力中研发人员超过36人年,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比例达到20%,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19%,人力资本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到13%,人才贡献率达到32%

长期目标:“调整结构,提升素质,协调发展”。继续扩大人才总量,进一步优化人才结构,全面提升人才素质;创业创新型人才的产业分布、层次、类型等结构与我市经济发展结构相匹配;基本建成以“环境良好、机制灵活、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产出高效”为标志的“人才强市”。到2020年,全市人才资源总量达到125万人,每万名劳动力中研发人员超过48人年,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比例达到30%,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26%,人力资本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到15%,人才贡献率达到38%

湛江市人才发展目标

2010

2015

2020

人才资源总量

万人

67

100.5

125

每万劳动力中研发人员

人年/万人

20

36

48

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比例

%

7.3

20

30

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

%

9.1

19

26

人力资本投资占GDP比例

%

7.4

13

15

人才贡献率

%

20

32

38

注:人才贡献率为区间年均值,其中2010年数据为19782010年的平均值,2015年数据为20102015年的平均值,2020年数据为2010年—2020年的平均值。

三、人才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大力开发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紧缺急需人才

适应我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建设中国南方重要的钢铁基地、世界级石油化工产业基地、国家级海洋综合产业基地等的需要,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以及重点区域、重大项目,大力促进紧缺急需产业人才队伍发展,注重提高各类产业人才与产业发展的匹配性。着力围绕“五大、五新、五特”产业(即大钢铁、大石化、大纸业、大旅游、大物流“五大”产业;新海洋、新能源、新电子、新医药、新材料“五新”产业;特色农业、特色家电、特色家具、特色食品、特色文化“五特”产业),依托重点平台、重点项目引进培育一批紧缺急需人才。到2015年,钢铁石化、制浆造纸、现代物流、生物制药、新型能源、海洋经济、特色农业等重点领域的专门人才基本满足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2020年,优势产业、新兴产业和重点区域、重点领域的专门人才数量充足。

(二)不断集聚引领经济发展的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

围绕加快建设创新型湛江,适应湛江发展高新产业的需要,大力建设引领经济发展,带动和支撑湛江快速崛起的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到2015年,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达到200人,研发人员总量达到2.2万人年;2020年,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达到320,研发人员总量达到3.2万人年,总量规模进入全省地级市先进行列。

(三)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

1.加强党政人才队伍建设。按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要求,以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执政本领、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为核心,以科级以上干部为重点,建设一支胸怀理想、能打硬仗、敢于担当、勤政廉洁的高素质党政人才队伍。党政人才队伍的专业知识结构、年龄梯次结构合理。到2020年,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干部占党政人才队伍的85%以上。

2.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以提高现代经营管理水平和企业市场竞争力为核心,以优秀企业家和管理者为重点,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市场开拓精神和管理创新能力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总量2015年达到15.3万人,2020年达到21.5万人,企业管理水平、发展活力、经营效益明显提高。

3.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以提高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为核心,以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为重点,统筹开发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各类专门人才,培养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专业技术人才总量2015年达到28.5万人2020年达到34.2万人。

4.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适应我市产业大发展的需要,以提升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为核心,以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为重点,多渠道多形式加快技能人才技术知识和创造性运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能力的开发培训,全面培养造就数量充足、梯次合理、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队伍。高技能人才总量2015年达到8.4万人,2020年达到15.2万人。

5.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的实际,以提高科技素质、职业技能和经营能力为核心,以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农村生产经营型人才为重点,推进新农村建设人才队伍发展,着力培养一大批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数量充足的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方面的人才和农村基层管理人才、种养能手、农民企业家。农村实用人才总量2015年达到13万人2020年达到15万人,每个行政村至少有3名以上农村实用人才。

6.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打造粤西地区中心城市的需要,以人才培养和岗位开发为基础,以提高专业化水平和职业化技能为核心,建立健全职业规范和从业标准,培养和造就一大批职业化、专业化的社会工作人才。社会工作人才总量2015年达到0.8万人,2020年达到1.1万人。

四、人才发展的重点工程

(一)优势产业人才建设工程

围绕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加快打造产业航母的需要,依托国家级重化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对有利于推动“五大产业”的高层次产业人才予以重点引进、重点扶持。着眼于对传统工业的改造提升、名优产品的培育,大力培育引进“五特”产业的高层次人才。出台相关政策,优先引进带技术、带项目、带资金的“三带”高层次产业领军人才、创新团队和急需紧缺人才。支持广东海洋大学等驻湛高校增设相关专业,培养一大批重大项目急需的高素质产业人才。

(二)新兴产业人才培养引进工程

围绕“五新”产业等重点领域,着力建设新兴产业人才队伍。重点培育引进能用创新思路谋划发展和在国内“五新”产业中技术领先的人才。充分利用我市高等教育及职业教育的优势,重点开展定制式、实用性培训。到2020年,新兴产业人才规模显著扩大,逐步建立起科学的新兴产业人才培养培训、引进使用机制,构筑具有区域特色和优势的新兴产业人才体系。

(三)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引进工程

围绕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着力突破制约湛江产业升级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加速科研成果转化,加快建设创新型湛江的需要,重点引进一批具有博士学位或高级职称、并有相关科研和研发经历的高级人才,制定完善薪酬待遇、项目安排、表彰奖励、生活保障等方面的人才柔性引进政策,鼓励各类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通过合作研究、智力入股、兼职兼薪、访问讲学、顾问咨询、成果推广转化、特聘岗位等形式来我市开展人才智力服务,鼓动高层次人才自主创业。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和各类科技创新平台、开发区、工业园区等,探索建立一批高层次人才驿站,重点接纳符合我市产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

(四)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

根据湛江未来经济大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要,充分发挥我市职业院校较多的优势,扩大职校招生规模,大力培养高技能人才。健全以企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为基础,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紧密联系、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紧密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改革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和顶岗实习,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竞赛和岗位练兵活动。重点扶持10所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6所省部级重点职业学校、2所省一类技工学校和5个国家级实训基地、4个省级实训中心。加快职业教育培训基地建设,打造粤西职业教育中心。

(五)党政人才素质能力提升工程

严格把好领导干部入口质量关,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形成“树理想、抓落实、打硬仗、出战果、用功臣”的用人导向。扩大干部工作民主,规范干部任用初始提名,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的力度,完善差额选拔干部办法,提高干部工作科学化水平。注重从基层和生产第一线以及“急、难、险”重任务中选拔党政人才。继续实施科学发展的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加强干部管理监督。开展大规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实施全覆盖、多手段、高质量的大规模干部培训,构建理论教育、知识教育、党性教育和实践锻炼“四位一体”的干部培训教育体系,全面提高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和领导能力。从2011年开始,按照省委、市委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大力加强党政干部以新技术新产业基础知识为重点内容的培训。推行干部自主选学和网络在线学习,实行干部培训“学分制”,结合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活动,努力打造一支德才兼备、求真务实、善于推动科学发展的高素质党政人才队伍。

(六)优秀文教卫生人才培养引进工程

围绕大力提升湛江城市品位,全面建设粤西地区中心城市,确立粤西地区振兴发展龙头地位的目标,以高层次文化、教育、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统筹推进文教卫生领域各门类、各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文化强市战略,把文化人才建设工程作为全市人才计划的有机组成部分,培养造就一批中青年高层次文化人才,每年引进若干名造诣较深、成就突出的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文学艺术名家和高层次的文化产业领军人才。实施“名师名校长”工程,加大大中院校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养,依托湛江师范学院以及国内著名师范院校,培养造就大批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实施“人才强卫”工程,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医学名师队伍,依托广东医学院以及国内著名医疗卫生院校,培养大批医疗管理人才、医学学科带头人和各类卫生技术人才。

(七)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工程

围绕提高企业现代化经营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市场开拓精神和管理创新能力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加快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培训基地建设。依托国内外知名企业和高等院校培训机构、培训学院,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系统培训。完善培训工作机制,对全市规模以上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和规模以下企业经营者进行轮训。建立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信息库。

(八)社会工作人才培育工程

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大力实施“社会工作人员素质提升计划”,努力培养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职业化、专业化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市县两级社会工作培训实践基地,加强与省内外高校、社会工作机构的交流合作,采取联合办班或委托培养的方式,选拔在岗骨干和优秀人才参加社会工作专业培训和进修。加强社会工作知识普及,对现有社会工作从业人员进行大规模培训,大力提高社会工作人才的职业素质和专业能力。加强社会工作者队伍职业化管理。

(九)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

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加强对农业专业大户、农民经纪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产业化龙头企业负责人的培训。加快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建设,发挥好各类农业科技园区、科技示范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技术协会作用,指导和支持农村实用人才开展各种农技和经营活动。重点培养一批农业科技创业人员、现代农业技术推广带头人、农村种养殖大户等专业技能高、经营管理能力强、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的农村实用人才。加大“三支一扶”工作力度,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就业创业,大力培养大学生村官。

(十)创新创业载体建设工程

积极打造创新创业载体,研究制定高层次人才向产业集聚区集聚政策。依托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湛江高新技术开发区、产业转移工业园、各类工业集中区以及特色产业基地,建设若干个“人才特区”。加快建设湛江大学科技园,按照“三中心一基地”(环北部湾医药研发中心、海洋产业研发中心、现代农业研发中心、大型职业教育培训基地)的规划目标,努力建设成为科技成果研发转化、高新技术项目孵化和创新型人才引育基地。建设完善政府指导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高校科研院所为技术支撑的多种形式政产学研合作联盟,进一步加大与国内著名高校和驻湛高校的校地合作,通过共建科技创新平台、开展合作教育、共同实施重大项目等方式,培养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加快建设完善博士后工作站(流动站),为博士后的吸纳、培养和使用提供广阔舞台。

五、创新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

(一)健全党管人才领导体制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创新党管人才方式方法。完善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格局。健全各级党委人才工作领导机构,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协调机制和督促落实机制,形成统分结合、上下联动、协调高效的人才工作运行机制,不断提高党管人才工作水平。建立党委、政府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的目标责任制,把人才发展纳入各级党政领导班子考核内容。建立各级党委常委会听取人才工作专项报告制度。完善党委直接联系专家、听取专家意见的直通车制度和重大决策专家咨询制度。

(二)健全人才培养开发机制

坚持以现代化建设和社会需求为导向,创新人才培养与使用机制。以素质提升和能力建设为核心,创新人才培养开发模式,完善教育培训体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现人才培养与使用的统一。完善党政人才培训体系,建立以“积分制”为主要手段的干部学习培训考核制度,把干部学习培训情况与干部的考核使用结合起来。建立健全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主体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体系。建立完善以职业院校为基础、企业为主体、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紧密联系、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有机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体系。建立健全以村镇为基础,以县为中心,以成人学校、职业培训机构和现代远程教育为平台的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体系。推进高校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对接,大力培养社会急需的紧缺人才和适用人才。推进校地合作、校企合作,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共建高水平的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孵化基地,推进政产学研结合。创新科技人才培养组织模式,以重大科研项目培养和凝聚创新人才,造就一批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

(三)健全人才选拔任用机制

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改革各类人才选拔任用方式。建立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能的选人用人机制,科学合理使用人才。深化党政人才选拔任用制度改革,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完善党政人才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公推公选等办法,推行任期制和聘任制等制度,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进岗位设置管理和公开招聘制度。建立组织选拔、市场配置和依法管理相结合的国有企业领导人员选拔任用制度,完善国有资产出资人代表派出制和选举制,健全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企业用人制度。

(四)健全人才资源配置的市场化机制

推进人才市场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以政府部门宏观调控、市场主体公平竞争、中介组织提供服务、人才自主择业的人才流动配置机制。重点培育高技能人才市场,壮大普通人才市场和中高级人才市场;依托县级人才市场,建立乡镇人才服务站和农村人才服务信息点。积极培育专业化人才服务机构,注重发挥人才服务行业协会作用。加快人才市场信息化建设,建设以中高级人才为重点的各类人才信息数据库,积极发展网上人才市场,定期发布人才供求信息。加强政府对人才流动的政策引导和监督,制定和完善向重点产业、急需紧缺人才倾斜的人才流动政策,消除人才流动中的区域、城乡、部门、行业、身份、所有制等限制,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双向选择,来去自由”的原则,促进人才的柔性流动,推动产业、区域人才协调发展。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引导和鼓励各类人才向农村、基层和艰苦行业流动。

(五)健全人才管理服务机制

完善人才管理运行机制,加强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人才管理服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推动人才管理部门进一步简政放权,减少和规范人才评价、流动等环节中的行政审批事项。进一步健全人才工作制度体系,建立人才政策跟踪调查制度,了解掌握国内外人才政策发展趋势,根据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的实际需要修订完善人才政策;建立人才工作协调机制,定期研究解决人才工作中的重要问题;建立人才工作督查机制,加强对人才政策落实情况的督查和指导,确保人才政策的有效落实。

(六)健全人才激励保障机制

加大人才投入力度,建立稳定的人才建设经费保障机制。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和科技风险投资资金,大力支持创业创新,并对引进的高层次产业人才实行创业启动资金补贴。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实行按“贡献”分配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完善产权激励制度,鼓励知识、技术、管理、技能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收益分配。完善各类人才薪酬制度,探索对有特殊贡献的人才试行年薪制、协议工资制和项目工资制。设立人才培养、引进和奖励专项资金,坚持精神激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健全以政府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和社会力量奖励为主体的人才奖励体系。建立健全优秀人才表彰奖励制度,认真做好“湛江市科学技术奖”、“湛江市优秀拔尖人才”等评选表彰工作,加大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各类优秀人才及团队的表彰奖励力度。

进一步完善有利于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社会保障体系。切实为来湛工作的高层次人才解决配偶安置、子女入学等问题,并对符合条件的给予一定的住房补贴。建立高层次人才健康档案,落实每年定期体检和带薪休假制度。支持用人单位为各类人才建立补充养老、医疗保险。扩大对农村、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人才的社会保障覆盖面。

六、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分工

各级党委、政府是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实施的主体,负责规划纲要实施的组织领导。市人才工作协调小组负责规划纲要实施的统筹协调和宏观指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制定各项目标任务的分解落实方案和重大工程实施办法,明确责任分工。各有关部门积极配合,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各县(市、区)要以规划纲要为指导,结合自身实际,提出本地区实施的具体方案和措施。

(二)加强基础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加强人才工作队伍建设,健全人才工作机构,加大培训力度,提高人才工作队伍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推进人才工作信息化建设,健全人才信息网络和数据库。建立人才资源年度调查统计制度、人才资源发展年度报告制度。加强人才理论研究工作,积极探索人才资源开发规律,推动人才工作的科学化发展。

(三)加强宣传监督,广泛凝聚共识

大力宣传中央、省和市关于人才工作的政策措施,宣传实施规划纲要的重大意义和规划纲要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重大举措,宣传规划纲要实施中的典型经验、做法和成效,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和推动人才发展的良好局面。建立规划纲要实施情况的监测、评估、考核机制,强化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的责任意识,跟踪分析和研究解决规划纲要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确保规划纲要目标落到实处。

关闭窗口
联系我们

广东医科大学发展规划处(学科建设办公室)